![]() |
Home Page | Issue 182 Table of Contents |
Contact Us | Publisher | Feedback | Subscription |
| 头页 | 本期目彔 | 联絡 | 出版社 | 迴响 | 订阅 | |
|
Steering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Overseas Evangelical Mission, Copyright 2000 導向月刊 第182期(10/2000) 第13页 |
||||||
/殷颖
日本的著名作家远滕周作曾写过一本小说 ──《沉默》,小说内涵是记述日本在十七世纪迫害天主教信徒的故事。当时的日本政府认为由葡萄牙与西班牙教会派到日本的宣教士所从事的宣教工作,不但是文化的侵略,更是政治的侵略。所以严禁日本人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并施行严刑峻法,要基督徒宣布叛教。在惨酷的教难中,许多信徒都作了殉道士,而失去了生命。但也有信徒受不了迫害而宣布弃教,甚至也有祭司与主教为了苟且偷生而践踏了基督的画像,公开叛教,令教会蒙羞。许多信徒都向上帝祈求,希望在迫害中得到拯救;但最后都绝望以终。《沉默》提出了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当教会受到迫害时,信徒发出的呼求为何得不到上帝的响应?当信徒为信仰而牺牲生命时,上帝为何「沉默」以对?当信徒纷纷为主殉难时,上帝在哪里呢?
这实在是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仍有其时代的意义。因为在今天,世界上仍然有对教会及信徒迫害的政权。而上帝似乎也仍然是以「沉默」来对待苦难中信徒的呼求。
在《沉默》的结语中有这样的对话:「主啊,我恨你一直沉默不语。」「我并不是沉默,是与你们一起受苦。」其实,自「使徒行传」以后的教会历史中,记载了多少血迹斑斑的殉道者,当他们在最后为信仰而献上自己的生命时,基督都是与他们一同受苦。
当施洗约翰的头颅被希律斩下来放在盘子里,当一块块的石头掷向司提反,当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来十一36-37),当这些信徒遭到患难时,基督在与他们一同遭受苦难。」我们都会在蒙福时向上帝感恩,但却都在遭受痛苦时要祈求逃避。如果无法逃避,便会发出怨言,「拯救我们的上帝在哪里呢?」上帝为何沉默无声?而我们都忘了基督曾多次警告门徒:「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4-25)我们都希望基督宣告的这段信息变为具文,不要在现实中发生。一旦发生了,我们便会满腔悲愤地质疑上帝何以对我们的祈求沉默。我们忘了祂本来就是沉默的,「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三7)潘霍华在《作门徒的代价》书中告诉读者,十字架的意义就是死,而基督要我们跟随祂背负十字架,就是要我们去死。而「背负十字架并不是悲剧,这种受苦是完全忠于基督的结果。我们之所以要受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沉默》书中最后的一句话是:「那个人(基督)并没有沉默。即使祂是沉默的,我的生活直至今天也已经为祂发言了。」
在教会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教难中,上帝都是沉默以对。在今天,正在信徒身上发生的活生生的迫害与苦难,我们期待的也仍然是上帝的沉默。而沉默还是上帝最好的响应。
導向月刊 Web Site: www.steering.org